Top

2021 全民科學週

活動介紹

科普活動與實驗可以增進學生對於科學的認知與興趣,學生在進行科普活動時,可以透過實驗方式來增進對課本內容的了解,並進一步引發學生對科技發展的認識。2021年台南市全民科學周的系列科普活動的內容,將從9年級的內容:九上單元四、電流、電壓與歐姆定律,以及九下的單元一、電流的熱效應與化學效應,延伸至如壓電效應、光電效應、用電安全、雙切開觀的設計等概念與應用,以「電的產生、儲存與傳輸」為主題,規劃12組可以涵蓋物理、化學、以及大氣科學的跨域展示內容國中的自然課程內容。活動進行的方式除了以校為單位的舉辦開放社區參觀的科普市集(展),也可以班為單位將科普活動帶入課程的方式,來推廣科普活動。

本次活動新開發的科普活動內容,包含兩大主題:「主題1:電的產生與儲存」與「主題2:電的傳輸與消耗」。

「主題1:電的產生與儲存」中包含了五個展演實驗,以及二個動手做實驗,可分為二個小單元來執行。其內容如下:

Set 1a

1-1.來玩靜電棒-摩擦生電(展示)

1-2.人造閃電-壓電效應(展示)

1-3.溫差發電-熱電效應(展示)

1-4.萊頓瓶的製作-電荷儲存(動手做)

Set1b

1-5.電容的儲電與放電(展示)

1-6.來玩太陽能電板-光電效應(展示)

1-7.人體電池 -化學電池(展示)

1-8.伏打電池的製作- 化學電池 (動手做)

 

「主題2:電的傳輸與消耗」中包含了3個展演實驗,以及二個動手做實驗。其內容如下:

2-1.驗電筆的使用-電源檢測(展示)

2-2.雙向開關的設計-電的傳輸(展示)

2-3.燈泡電阻的測量-電的消耗(展示)

2-4.電路迷宮桌遊-電路實作(動手做)

 

在此圖文講義中,每個展演或動手做實驗的內容,都包含有:操作說明、原理說明以、生活應用與參考資料四個項目,供師生參考。

 

此次所開發的11個教案,可以在台南各國中舉辦「電的產生、儲存與傳輸」主題科普市集活動,開放社區參觀,推廣科普;也可以分別帶入課程當中,培育科普人才。在舉辦主題科普市集時,可以與歷年台南全民科學周所規劃的教案(例如上一期計畫所開發的主題「ㄚ!就是那個”「光」」)一起合併展出,增廣科普市集的內涵;也可以訓練國中生當關主,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,以及培育科普小尖兵。

 

計畫主持人:許瑞榮教授(物理學系兼成功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主任)

活動設計與編輯群:陳昭敏/胡筆勝/廖品瑜/林政維/賴柏融/洪子涵/何律煒/黃守仁/許瑞榮

策展指導:郭美芳

2021全民科學週活動官網(請點我

活動照片